某县五个转变引领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典型经验材料
2024-12-10
40.73KB
4 页
侵权投诉
某县“五个转变”引领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XX 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市
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作用,坚持走“实业兴县”之路,矢志不渝建
设“新型工业城市”。工业总产值从百亿量级迅速突破千亿大关,产业结构从能源建材“一业
独大”到五大产业集群“群雄逐鹿”,在全市工业版图的排名从中游靠后到跻身全市前三,XX
工业园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呈现出一个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XX 自觉把工业发展放置到全国发展格局、全省发展战略、全市
发展使命中定位目标、抓抢机遇、谋划举措,科学审视自我,保持战略定力,集聚发展资源,
坚定不移将发展工业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主动融入全国发展格局。XX 是 XX 国际物流大通道出省的第一站,XX 发挥区位优势,通
过建设 XX 物流产业园等平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格局,在“一带一路”、XX 经济区、XX 城市群建
设中发挥服务主城、承接 XX 功能。二是深入贯彻全省发展战略。作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
战场,XX 坚持把发展工业、壮大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壮大工业体
量、提升工业效益。三是努力肩负全市发展使命。XX 出台《进一步强化工业主体地位推进工业
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推动传统工业新型化、优势工业集群化、新
兴工业规模化,充分发挥工业对 XX 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美丽宜居家园的主支撑作用。
一是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财政每年拿出 3000 万元,兑现《XX 县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十条
政策措施》等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二是优化营
商环境。XX 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
高效的服务。三是加强金融支持。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等方式,为工业
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实施“XX 英才计划”,引
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
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XX 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搭建创新
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业转型升级注入强
劲动能。
一是建设科技孵化器。XX 县投资建设了多个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
场地、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二是打造研发基地。与高校、
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产业链上
下游资源,协同攻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一是支持企业研发投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方式,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扶持力度,推动更多企
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三是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
技术和装备,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是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
热情,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
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
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交易、评估、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
用。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XX 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产业结
构、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
空间。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
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
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
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二是推广节能技术。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三是建设智能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智
能化管理,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是严格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确保污染物排放
达标。二是治理环境污染。开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
民生活质量。三是倡导绿色生活。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
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