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
2024-12-20
39.08KB
4 页
侵权投诉
【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文化实践
【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
实践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民族团结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只有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理想、文化价
值的高度信心,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始终保持强烈的
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只
有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传承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文化的浸润和加持下牢不可
破、坚不可摧。
一、凝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
观”。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精神文明或者文化力量对推动中华民族
大团结的重要作用,精辟论证了共有精神家园对国家观、历史观、民族
观等一系列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了目
标方向和路径指引。要深刻认识到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衍生、发
展、提炼、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找到各民族的文化基因、思想智慧和行为品
质,这种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与民族格局高度一致。要明确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不是单一的精神文明,而是紧紧扎根于中国多民族
大团结的现实国情,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的各民族繁荣发展、安
居乐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
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
风俗习惯等表层文化上,更体现在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上。
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
途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知识、塑造人格、培育价值观
的关键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国民教育
体系之中,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形成全方
位、多层次的教育网络。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
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认识中华
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自豪
感。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拓
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开发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在线课程,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
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重要支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
的负责。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挖掘其时代价值,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承,也要注重创新,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