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发展典型材料政府搭台群众唱戏银达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前行
2024-12-10
39.6KB
3 页
侵权投诉
农村文化发展典型材料:政府搭台群众唱戏,银达文化在传承
中不断前行
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是闻名全国的“文化之乡”,位于肃州城区以北 7 公里处,物丰水美、
地灵人杰的银达,犹如一颗镶嵌在酒泉大地上的文化明珠。近 60 年来,沐浴着伟大领袖按语的
光辉,乡村文化事业生机勃勃、历久弥新。在这里,群众对文化的热爱程度从未衰退,历届党
委政府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始终如一,一代代银达人用自己纯朴而炙热的情怀延续着、传承着银
达文化之“魂”,走出了一条深深扎根于田野,散发着浓郁乡韵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20xx
年,银达镇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荣
获“甘肃省文化艺术之乡”、“甘肃省文化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乡镇标兵”等荣誉称
号。
一、领导的殷切关怀,是鼓舞银达文化不断向前的根本动力。
新中国成立初,翻身得解放的银达农民和全国的劳苦大众一样,积极投身建设家乡、创造
美好生活的大潮,但目不识丁的银达农民很苦恼,看不懂书、分不清数。因此,学文化成为当
时银达农民最迫切的需要。“为学一个字、耐守半夜寒”,“吃罢饭,洗了锅,抱上娃娃上冬
学,不但学识字,还要学唱歌”就是当年银达农民业余生活的形象描述。在轰轰烈烈扫盲的同
时,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农民们还创建了自己的业余剧团,演出的《红布条》、《兄妹开
荒》、《夫妻识字》、《张莲英入社》等戏剧曲艺唱得红红火火,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1955 年,银达镇因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并亲
笔写下了指导全国农村开展“扫盲运动”的光辉按语。1958 年,银达人民公社被评为全国农业
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嘉奖。1959 年,朱德同志奖给了银达人民公社第一台机械
——东方红-75 履带式拖拉机。领导的关怀,按语的光辉,无疑为银达乡村文化蓬勃发展播下了
希望的种子,也使银达乡变成了全国闻名的“文化乡”。
改革开放后,银达文化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春天,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的发
展,银达镇的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1980 年代初期,银达镇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化站,配
备了专职文化干部,建立了多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每年的春
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银达镇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吸引了周边乡镇的群众前来
观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银达镇还注重挖掘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成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