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人生道路上师昌绪自传心得体会
2024-12-25
38.79KB
4 页
侵权投诉
读《在人生道路上:师昌绪自传》心得体会
近日,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结合近期我
的读书学习,我想简单谈一下我对读书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师昌绪先生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
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 20xx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
人生道路上:师昌绪自传》记录了师老走过的 90 载风雨人生路。读后感
慨良多。
献身科学矢志报国。1948 年,师昌绪先生留学美国,此后在麻省理
工学院从事金属材料学研究,是当时被美国明令禁止回国的 35 名中国学
者之一。经过回国斗争运动,他成为美国政府同意放行的首批中国留学
生之一。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冶金学家 M 柯恩教授曾经挽留他说:“你如
果嫌现在的职位低、赚钱少,我可以帮你争取!”师昌绪平静地
说:“不是这个原因,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1955 年,师昌
绪先生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并服从中国科学院分
配,来到沈阳从事物理冶金研究。当时的沈阳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
地,中国科学院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金属研究所,师昌绪先生在研究所
里整整工作了 30 年。期间,他领导研发的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
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这一关键材
料技术的国家。师昌绪先生本人也被誉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
师昌绪先生的回国之路不仅是一段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新中国科技
发展的重要篇章。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无数像师昌绪先生一样的海
外学子,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义无反顾地回到祖
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们的选择,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
求,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师昌绪先生在自传中多次提到,他
的回国决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来
自党和国家的关怀,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决
心。
在沈阳的 30 年间,师昌绪先生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
积极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他深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
键,因此在科研之余,他始终关注着青年人才的培养。在他的带领下,
金属研究所逐渐成为国内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军机构,培养了一大批在国
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这些年轻科学家在师昌绪先生的指导下,不仅
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他们研发的新型材料和技术,为国家
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昌绪先生的科研生涯,始终贯穿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
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政策制定和科技管理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他多次参与国家重大
科技项目的评审和决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特别是在 20xx 年,他与其他几位院士共同提出了一份关于加强
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书,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份建议书的出
台,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