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生态文明构建的三重逻辑
2025-01-06
40.8KB
7 页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生态文明构建的三重逻辑
【党课讲稿】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生态文明构建的三重逻辑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集经济、政
治、精神、社会、生态等一系列先进文明要素于一体的总体性范畴,是
对人类文明整体关照下的新发展方向。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
衰[1]。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成中的重要一环,无疑是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足
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方位,梳理探究生态文明发展、构成的逻辑进
路,是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
之义。
一、历史逻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当代选择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仅生活在“自在自然”之中,也生活于
自己创造的“人化自然”即人类文明之中。文明是自然与社会交互过程
中的产物,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
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因此,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遵循着交替更迭的规律,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三个阶段,而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新形态,是人类文明
演进的当代选择。
(一)原始文明时期:敬畏自然
人类对劳动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脱离野蛮和蒙昧,步入
文明时代。此时的人类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组织,只是自发地以血缘或地
域为纽带聚合在一起,以集体的形式获取和享有自然资源。在这一时
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极高,生存方式主要依赖于采集和狩
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因此,原始文明时期的人类对自然持有深深
的敬畏之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灵性,不可随意侵犯。这种对自然
的敬畏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环境,使人类能够在相对稳定的
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农业文明时期后,人类开
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生产方式逐渐从简单的采集和狩猎转向了农耕
和畜牧。这一转变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
会结构的复杂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定居的生活
方式,村落、城市等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有
所降低,但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却显著增强。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
境,如轮作、休耕等,但总体上仍处于被动适应自然的状态。
(二)农业文明时期:利用自然
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还促进了社会分
工的细化和经济的繁荣。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
体系和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资源需求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加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