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依据独特优势与实践要求
2025-01-06
41.28KB
8 页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依据、独特优势与实践要求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依据、独特优势与实践要求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各文明国家的一致追
求,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证明,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
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
道路的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是饱含深刻理论和实践意蕴的重大命
题。本文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依据,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
实践要求,全面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效能,从而坚定以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仿造我国历史文化而来的复制品,不是机械
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刻板印象,更不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的
克隆与照搬。它是党和人民解码中国模式、阐述中国理念、彰显中国作
为的独特标识和伟大创举,是科学理论、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三位一体
互动融通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
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输送深厚文化滋养;中国共
产党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实践探索为其铺设牢固现实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正确指引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解和解决现代化进程
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以来,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着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与人的全面发
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
论。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
和实践问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通过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学习与应用,中国共产党带领
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新路,为全球现代化进程贡
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积淀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这些宝贵的
文化遗产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特征,也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
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之中。例如,儒家的“仁政”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
理念相契合,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呼应,法家
的“法治”观念与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相衔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
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