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忠孝教育心得体会忠孝传家久
2024-12-12
39.51KB
4 页
侵权投诉
党员干部忠孝教育心得体会:忠孝传家久
“忠孝”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渐入吾民族血液
乃至浃骨沦髓,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他种文明之重要文化符号。是中国
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孝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孝道自经
儒家经典发挥,又与历代王朝制度紧密关联,日渐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
和孝事父母之单纯伦理价值理念,被赋予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教
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意蕴,从而转变为关涉血缘关系、政治制
度、社会组织、生活礼俗等诸方面之复杂形态。故孝文化道不仅为中国
传统文化主体——儒学之精髓,亦为中国文化核心观念之首要。我国古
代社会中,“忠”,本义为尽心竭力。《说文》:“敬也,尽心曰
忠。”“忠”即臣民对君主要绝对的服从,现在不需要“忠君”,但现
在把忠君延伸为爱国,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
码的要求。“孝”,本义“尽心孝养和服从父母”。即子女对父母及长
辈要尽顺从、敬养义务,孝敬父母,尊老敬贤,“百善孝为先”,是做
人最基本的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是处理人伦关系的最
重要的道德规范。清乾隆帝曾说:“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
能尽孝而能尽忠者。”古人云:“孝慈,则忠”,“事君忠,则处官
廉”。胸怀孝道者,为民乃良民,为官乃清官,为王乃明君。故曰,忠
诚是支体,而孝道则是根基。儒家把孝推广到社会,便
移“孝”为“忠”。于是忠孝便为一体,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结
果,忠是孝的扩大,孝是忠的缩小。一个人在家能孝顺父母,在朝就能
忠君,所以便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立德成才,报效社会国
家,光耀双亲祖宗。孝悌并非仅指孝敬和赡养父母,还有更高层次的要
求,即立德成才,入世治国,建功立业,从而“扬名声,显父母”。
《礼记·祭义》说:“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
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这里,用小的
观念来统一其他的道德规范,反映了孝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忠孝的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诠释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时代的变迁,忠孝的实践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但其核心价值并未改
变。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仍然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上,忠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
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与忠孝文化的
内在精神高度契合,为新时代忠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
保障。
在家庭层面,孝道不仅是对父母的物质供养,更包含了精神上的慰
藉和支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更好地照顾好老年人,让他们
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同时发展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形
式,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弘扬孝道文化,引导
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幸
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