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校长在2024年学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校长在2024年学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基础环节,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基石,是连接二级学院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管理质量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和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推进会,旨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推进我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内容

  当前高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采用学校、二级学院二级管理_。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等多种职能。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科研工作的统筹管理、科研政策的制定、科研事务的实施等内容。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管理:根据科研处对全校的科研工作计划,合理规划和安排全院教职工学期和年度科研工作。二级学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在全校科研工作总体部署下,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研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内容,科研规划可分为学科发展目标、课题申报的主题和方向、论文发表、成果出版、学术活动管理等几个方面。根据不同时效,科研规划可以分为全年计划、学期计划、五年规划、长远规划及临时性计划。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科研规划是二级学院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

  (二)课题管理:负责组织二级学院教师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管理与结项管理,协调课题的实施并做好各类课题 ……略…… 。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

  (一)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大多数高校采取校、院两级科研管理架构,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安排整个学校的科研活动,二级学院则主要按照校科研管理部门要求负责上传下达,协助校科研管理部门完成相关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二级学院由科研副院长及科研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科研管理工作,缺少专门机构对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组织上的规范和统一管理。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理念比较落后,重服务、轻管理,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工作通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以经验型管理为主,通常根据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展开工作,缺少前瞻性和规划性,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有效的规划。科研管理人员更多充当的是工作任务的执行者和传达者的角色,错误地理解了管理的概念和范围,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参谋与指导作用。在对课题进行过程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二级学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课题管理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重开题、轻结题的问题,过程性管理力度不够,部分课题经费执行力度较差,甚至有部分课题不能按期结题。

  (二)二级学院缺乏健全且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研管理制度。二级学院大多沿用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一般较少制定自身的管理制度,或仅就部分内容作具体规定,缺少涵盖科研管理工作方方面面的成体系的管理制度。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转强的时效性,在落实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综合协调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由于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在落实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过程中,工作缺乏针对性,管理效果不佳。

  (三)二级学院缺乏统一的科研规划和科研领军人物的引领,科研团队意识不强,队伍建设不足。二级学院缺乏对全院科研工作的统一规划,科研人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科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不明确,方向分散,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不足;同时,缺乏对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存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励和带动全体教职工做好科研工作。以课题申报为例,二级学院层面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引导,科研人员通常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题,力量分散,申报方向与市场需求产生偏差,导致项目命中率不高。

  (四)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组成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一般由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和科研管理人员组成。由于中层干部在相同岗位连任不能超过两届,科研副院长很难长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部分二级学院没有专设科研管理岗,或由新入职专任教师担任,或由管理岗专技人员兼任,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科研管理工作缺乏延续性。科研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导致科研管理工作流于表面,缺乏对工作的深入思考,不利于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改进。

  (五)二级学院缺乏统一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在数据录入、信息采集、共享兼容以及统计分析方面表现不佳,用户体验感较差;系统维护和优化后继乏力,不能实现大数据挖掘作用,导致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部分院校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初步实现了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创建了论文抓取平台、课题申报平台等科研信息管理平台,但部分存在着信息协同性、系统性不强,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且很少有针对二级学院具体情况设置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微信群、邮箱或者内部网站来进行科研信息的发布和传达、材料的提交和上传,较少使用专门用于科研工作交流、数据存储及提交的平台或数据库。已有的校级科研信息平台的管理权限一般属于校级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没有管理权限不能直接使用。

  三、狠抓落实,不断提升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质量

  (一)完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科研工作。一要成立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或学术小组)。成立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规范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事务,明确职责和分工,对二级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重大学术事项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进行指导和监督,完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机制,有效协调各项科研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选题方向和团队力量整合作出合理的统筹和规划,对于部分限项申报的课题或奖项进行综合考量,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二要科学制定二级学院科研工作计划。为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二级学院要不断加强_,根据全校科研工作规划和学院工作实际,制定和组织实施二级学院科研工作规划,完成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在充分领会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知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专业所长,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以科研促进教学。二级学院可以将学校下达的总体科研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学科团队,学科团队再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个人。三要完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制度。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在现有校级科研发展战略及相关科研管理政策基础上,制定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秩序。通过完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深化学院内部院、系两级科研管理_,明确各系室的科研管理职权,规范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和程序,实现二级学院科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