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2024年全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

在2024年全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粮食安全日益凸显,农民在丰产年景更加期盼增收,消费者需求由吃饱转向吃好,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水稻作为XX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必要抓住主粮升级的重大机遇,发挥XX稻米产业的特殊优势,打造市场优势,统筹处理好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种粮收益的关系。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召开全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形势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动我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大米》(GB/T1354-201x),优质米的标准要求稻米外观与食味并重,健康安全与无添加并行。高端大米是在优质大米的基础上,定位高质高价,以稻米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功能性品质等)为依托,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差异化策略,满足人们对大米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市场高价值的优质大米。

  (一)XX大米品质精绝。XX虽然不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但地理标志稻米登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既有贡米,也有丹寨锌硒米、比德大米、锦屏大米等优质米,还包括XX红米、XX红谷等特色大米。截至202x年底,仅从获国家质检总局审批通过的139个国家地理标志稻米的产品分布来看,XX登记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三(12个),仅次于黑龙江(21个)、湖北(17个)。此外, ……略…… 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俗话说“中国大米看东北、东北大米看五常”“天下好米出五常、好米当属稻花香”,东北大米的强势崛起得益于建立了由区域形象(如黑土地、北大仓)+区域公共品牌(如五常大米、盘锦大米)+企业品牌(如北大荒、付家大院、十月稻田)+产品品牌(如稻花香1号、稻花香2号、蟹田米)构成的品牌体系。这其中,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了企业品牌做大市场,企业品牌或联合体品牌支撑着区域公共品牌占领市场。目前XX大米品牌体系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品牌协同力。一是缺乏顶层区域形象诱导力。外界缺少对XX优质稻米产业和产区的整体认识。如竹香米业反映,XX产区迫切需要转换成大众所熟知的优质水稻产区代表,期间需要企业付出非常高且长期的市场教育成本。区域形象的作用在于赋能区域品牌,引导人们改变消费态度产生购买动机,XX有必要用好区域形象塑造这一重要的区域营销战略,为区域品牌差异化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持。二是缺少公用区域品牌支撑力。农产品的产区竞争越来越突出,依托地理标志打造稻米区域品牌,是构建稻米区域品牌的重要推进路径之一。我省大米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虽多,但地理标志注册获批商标后,只是具有法律保护和品牌识别作用,还不具备相应的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此外,大米区域品牌建设不足,缺乏对终端产品特征、文化内涵的宣传和研究,消费者只知道该产品是优质特产,与同类竞品比较时,不知“优”在何处、“特”在何处。三是知名企业品牌少。龙头企业品牌不强,如茅贡米业品牌价值1.7亿元,竹香米业品牌价值6千万元,不少米企“小富即安”,或缺乏品牌意识,或缺少品牌保护能力。

  (三)生产经营主体存在“小、散、低”的状况。从我省近年涌现的一些成长较快的米业龙头企业来看,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产值规模不大。XX大米企业多是以起点低、规模较小的民营中小型大米企业为主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短板,对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或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从全产业链来看,“储加销”等后端环节较薄弱,产能利用率较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普遍不高,缺市场渠道、缺供应链保障、缺外销竞争优势,尤其缺少懂市场会营销的人才。面对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全产业链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我省传统的大米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关键考验。

  (四)对主粮升级认识不足,没有用好品质提升新机遇。一是对“量少”和“质优”辩证认识不足。过去对冷浆田和冷水稻种过于强调低产特征,没有考虑到冷水田出的好米也能卖出高价钱,如中国“顶级”的江西万年贡米、湖北景阳大米、湖北房县冷水红米均产自冷水田。近年来湖北、广西、四川、陕西等地不少山区积极探索高山冷泉(水)稻作,市场初步反响良好。二是种业待振。有些传统优质稻种保护发展不足,有的专用水稻品种几近消失,还有的特种优质稻品种退化,提纯复壮工作跟不上优质稻发展的需要。三是缺少合力。常规稻是当前各地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的重要载体,除了锡利贡米、茅坝贡米等常规稻品种已形成规模品牌外,在常规稻生产的细分赛道上,如强调老种子原生态种植的原生稻、强调功能的有色稻特种专用稻等,我省发展力量还比较分散薄弱、品质标准不一、营利能力不佳。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际粮食市场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未来3到5年,将会有更多地方优质大米走向全国市场,也有更多的外部市场携手XX稻米产业,XX优质高端稻米蓄势待发。应该充分认识到XX是中国重要的优质稻米产区,XX大米也是中国优质大米的佼佼一员,推动XX优质稻米高端化发展,走整合区域资源—塑造区域形象—强化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激发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活力—创新营销—形成区域优势的XX优质稻米产业成长之路。

  (一)在省级层面统一塑造“水净稻美,色香味全”的XX优质稻米产区区域形象。展示传播XX山水资源所蕴含的高品质粮食生产价值,用区域形象软实力支撑XX优质稻米区域品牌。一是要宣传和建立XX优质米高端米“水净稻美”的地脉资源优势。《管子·禁藏》认为“食之所生,水与土也”。《齐民要术》认为水稻“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要深入刻画XX水、地、天、物等环境和生物遗传因素对大米特定品质产生的影响,强化自然垄断属性,突出核心区的小物候小产区特征和稀缺性,按稻作区打造优质大米产区形象或优质稻生产黄金带形象,包装诸如高山梯田系统,皇田、高山冷(泉)水田、原生稻作小产区、高原贡米产区等多种大米市场高端化消费题材。二要宣传XX优质高端米“色香味全”的种质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XX有色优质稻品种优势,注意突出黑糯、胭脂紫米、黑壳绿米、红米等不同功效特点,强化XX气味芳香浓郁特色,培育扩种一批“一家煮饭,满寨飘香”的老品种稻谷。研发推介更多食味突出的大米,协同茅贡米和“名镇竹香”米等名米引领市场档次提升。三是要宣传XX优质米高端米道法自然、活化传承的文脉资源优势。特定的栽培技术和人文历史积淀是培育区域品牌的根本之要。多层次挖掘稻米产业背后的历史文化、工艺文化、人文精神文化、田园乡愁文化等内容。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挖掘和传播XX生态循环农耕思想、生态环境保育理念、自然资源管理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研究贡米生产的经济文化史,讲好XX贡米历史传承故事,讲好XX现代新稻农新“稻路”故事,打造中国高端优质大米绿色消费新标杆,为XX区域形象与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