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工作安排,聚焦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构建“1+5+N”工作矩阵,持续用功优化提升、久久为功深化改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赋能增效。
一、构建一整套抓落实工作体系,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整体推力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我市以压实各级责任、凝聚各方合力为保障,颁布法规政策、完善制度机制为基础,聚焦改革创新、推出迭代方案为牵引,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抓落实工作体系,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改革格局。
(一)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一是_更加顺畅。构建起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和法院院长牵头抓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导机构,高位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201x年,党政机构改革中在全国率先设置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机构,把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职责一贯到底,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机制更加健全。专门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把抓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责主业。压实各级各部门抓营商环境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横向到边 ……略…… 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我市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抢抓改革先机,聚焦打造“五大环境”,精准改革、靶向攻坚,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发生深刻转变。
(一)政务环境更趋便捷。一是政务服务全面升级。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将分散在各部门80%左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划转到市县审批局,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市县平均压减审批环节51%、申请材料55%、办理时限50%,审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实现饭店、便利店等28个行业“一业一证”“一证准营”,50件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209项高频事项跨市通办,3069项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综合窗口”改革平均办理时限缩短60%,“7X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市县基本实现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口受理”。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发布27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效果显著。企业开办时间由5天压减至0.5天,实现企业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各环节业务“一套标准、一网通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市在地域范围和改革事项上实现“全覆盖”,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三是项目投资办理更加便利。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改革成效获评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攻坚克难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00个工作日压减至80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压减为2个阶段、24个工作日以内。全市所有71个工业类开发区的工业用地已率先实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供应,出让“标准地”1614宗、面积12.39万亩,基本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二)法治环境日渐完善。一是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备案企业数和专利预审量双倍增,202x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24.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5件,“做强黄花产业,做优品牌经济”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二是“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进。依托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再升级,开发出“综合监管”子系统。组织编制市县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依法协同监管。三是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202x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营商环境“啄木鸟”工作机制,设置营商环境体验官、经营主体畅谈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触角问题发现渠道,形成涉企问题主动发现、分析研判、处置解决、成效评估的工作闭环。四是司法护企质效全面提升。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构建律师服务团、“万所联万会”等机制,为重大项目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三)信用环境持续优化。一是社会信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制定《全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建筑市场、安全生产、电力市场、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政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序推进。二是政府守信践诺机制逐步健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持续开展“两不一欠”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解决“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自查问题1042个。三是“信用+”服务功能加速优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地方征信平台,市级征信平台归集涉企信用信息16.14亿条,累计帮助1.13万户经营主体获得融资2568.43亿元。
(四)要素保障环境逐步健全。一是项目服务保障效能不断增强。运用“四全工作法”,202x年至202x年全市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累计“签约一批”1702个项目、总签约投资额5667.82亿元,“开工一批”1579个项目、总投资3177.71亿元,“投产一批”1604个项目、总投资3294.23亿元。202x年6月底,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34.3亿元,同比增长17.8%。二是“真金白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x年到202x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753.7亿元。202x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45.5亿元。建成“三晋贷款码”线上融资平台,202x年6月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259.7亿元,同比增长36.49%。三是用地保障持续加力。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民营企业用地予以倾斜支持,优先保障各开发区标准厂房用地,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题。四是人才智库保障积极优化。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等制度,设立市级层面总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天使投资基金,积极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产学研实现深度融合。全市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比201x年增加86.7%和96.4%,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比201x年增加2.71倍。
(五)人文环境更加美好。一是对外开放氛围更加友好。“全市之夜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