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续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绿色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依法依规,强化分类指导,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着力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借势借力推动全县上下思想认识再深化、政策措施再完善、落实力度再加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力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要求,针对反馈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整改质量,实现整改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一)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驻点督察结束后,每半月召开一次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成立整改领导小组。组建县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协调推进、督促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环保局,各相关县级部门、各乡镇(街道)
(三)制定上报整改方案。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在规定时限内将正式整改方案报市委、市政府。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环保局
(四)推进整改落实。将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目标责任底线,保证整改进度,注重整改质量。在按时办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的同时,坚持“清单制+责任制”,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通过召开会议部署、现场推进、专项行动、挂牌督办、考核评价等方式,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落实。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机关、县委组织部、县目督办、县环保局、县群工局,各相关乡镇(街道)
(五)强化追责问责。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 ……略…… 绝简单化“一刀切”。
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信局、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食药工质局、县安监局、工业园区,各乡镇(街道)
(十三)产业集中区和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全面清理和整顿产业集中区、产业园区污染排放企业,强化企业排污监管,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规范整治磷石膏、煤矸石、冶炼渣等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推进尾矿库、排土场和渣场的安全监管和污染防控,完善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
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信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工业园区,各相关乡镇(街道)
(十四)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县自然保护区专项督察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分级负责、分类施治,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依法关停取缔一批、有序退出一批、整改完成一批。涉及违规违法问题的,提出依法依规处理建议。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活动指导和管理。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科技工信局、县商务局,各相关乡镇(街道)
三、全面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十五)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力实施《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实施建设工业污染物减排工程,开展砖瓦行业企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燃煤锅炉淘汰及改造工程,实施结构调整减排攻坚行动。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编制《县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x—202x年)》,力争202x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气象局、工业园区,各乡镇(街道)
(十六)打好碧水攻坚战。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工作方案》。以强力控制和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严重污染水体整治、良好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四大工程,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扎实做好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推动有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局、县卫计局、工业园区,各相关乡镇(街道)
(十七)打好净土持久战。大力实施《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工作方案〉的通知》。积极开展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土壤污染分类_、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三大工程,加快推进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建设。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制定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和重点风险源、重点控制区域清单。按照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_3个类别实施土壤污染分类_,着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卫计局、工业园区,各乡镇(街道)
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全面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保护长江母亲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十八)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梓州。依托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现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植树造林全覆盖。实施大规模绿化梓州行动。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小镇、义务植树基地、碳汇造林基地等创建活动。把大规模绿化梓州行动与森林城市体系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城建攻坚行动、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河长制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项目和工程有机结合,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和“山地立屏障、山丘建基地、平原织林网、城区增绿量”的要求,立足绿色发展理念,以城区绿化提升工程、环城彩林带建设工程、城乡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水岸生态林网建设工程、森林乡镇美丽新村建设工程、荒山荒地绿化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森林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绿化模范创建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全县国土绿化工作,努力实现地绿山青、绿满梓州,加快建设绿色美丽家园。到2025年,全县完成绿化面积2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万亩,封育管护5.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6万亩、低效林改造4万亩。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各乡镇(街道)
(十九)推进生态脆弱区治理。推进生态脆弱区治理。加快推进石漠化土地等的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破坏专项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科学有序推进地震等灾区生态修复。加大林业灾后重建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支持灾区损毁林地恢复,优先安排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建设。支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修复保护。确保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维系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作用有效发挥。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各相关乡镇(街道)
(二十)推进江河湿地修复治理。科学编制《县湿地保护规划》,报请县政府开展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大力开展退耕还林、退养还滩、生态补水,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网络,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城市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和管理。实施江河流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采取湿地植被恢复、人工湿地建设、_生物防控及减少污染等措施,开展重点区域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到202x年,建立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和监测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全县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使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同时,湿地的保护、管理和监测能力大为增强并得到有效运行。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各相关乡镇(街道)
五、优化区域空间开发格局
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
(二十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执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科技工信局、县国土资源局、工业园区,各相关乡镇(街道)
(二十二)推进空间开发“多规合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科学划定并不断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工信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各相关乡镇(街道)
(二十三)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严控资源消耗上限,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实行动态评估退出机制,建立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企业有序退出机制。配合省上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安排部署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立标和_措施的落地落实。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各相关乡镇(街道)
(二十四)大力建设美丽城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把绿色发展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完善城镇规划,优化城镇绿色空间布局。打造一批美丽城镇、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美丽校园、美丽企业,创造优美人居环境。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深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继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推动城市变景区、乡村更美丽。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委农办,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六、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做好增强新动能“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减法”,建设绵阳经济强县。
(二十五)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创新创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_,坚持规划引领,推进“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