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_的重要使命。许多风险的萌芽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和地点也在基层。因此,基层应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把握工作主动权。
预警“叫应”补传统响应之短板。预警“叫应”机制,最早指水利、气象等部门在发布高等级预警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本级防汛负责人,及时提醒预警覆盖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社区)防汛责任人, ……略…… 关键所在。进一步加强和突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地位,统一基层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的应急管理组织,明确常态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考核和临灾决策指挥与协调等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形成党领导下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明确“三定”方案,优化流程管理。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明确“三定”方案中应急管理目标、任务和职责,出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建设与考核办法。逐步统一基层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委(办)机构建设,优化内部议事流程。鼓励支持基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应急+消防+X”等综合站点创建工作,以及村(社区)基于多网合一的先期处置队伍建设。创建由村(社区)第一书记负责的应急议事组织,赋予灾害的风险研判、预警叫应、转移疏散等权责。理顺部门关系,确保整体联动。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明确应急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各负其责,必要时,其他部门可以提请应急管理部门,以应急指挥机构名义部署相关防治工作。优化镇级层面的会商议事、联合执法和牵头派单等工作机制,并建立部门间横向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绘制区域自然灾害风险“一张图”和更快速、高效、融合的“叫应”信息平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及反馈。完善快反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快速反应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降低灾害的影响。完善联通乡村末端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确保“信息报送+研判决策+任务分发+协同处置”等热线系统通畅。规范一线值守队伍的巡查排查机制,加大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的排查整治力度。改进基层“叫醒回应”的启动调度机制,赋予基层有关预案、队伍、物资、场所等临灾准备的更多自主权。优化基层的临灾转移避险机制,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分类搭建基层主要领导负责的常态建设考核和战时指挥协调的管理队伍,基层分管领导牵头、应急(消防)驻站干部负责的常态监管执法和战时处置救援的专职队伍。明确不同层级的队伍在风险排查、预警叫应、灾害抢险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共同建好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