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区着眼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抓乡村治理工作,以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主要做法
(一)不断提高自治能力。一是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断提升村班子整体功能。把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重点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挑选了一批35岁左右的村党支部书记。与上一届相比,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实现了“一降一升”。二是不断完善农村自治平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百姓说事室”等载体,定期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推选村民理事会X个,全面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达到100%。三是不断提升农村自治效率。推出“码上办”和“甘快办”,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群众“办好事、解难忧”。推动党员干部下沉 ……略…… 、改造一批消防和适老化设施,打造“党得民心、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幸福工程。全区X个行政村建成运行颐养之家X个,入家老人X人。三是优化“道德积分银行”建设。推出农村“道德积分银行”,积极引导村民用善行义举换积分,从积孝、积善等七个方面明确46项内容,以户为单位进行积分,“道德积分银行”让村民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群众崇德向善、自强自立、感恩奋进蔚然成风,走出了一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X区乡村治理工作得到了明显改进和加强,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部分村委还存在治理低效甚至“空挡”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治效能发挥还有待加强。社会治理主体相对弱化。一些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不高。许多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_。相比城区,农村地区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的人力、财力、物力上投入要更少,视频探头少、投入警li少,往往事件发生后村一级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二)德治土壤培养还有待加强。一些边远乡村文化“养分”不足,文化工作人员不多不专,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文体活动单一,送戏(影)下乡等活动开展有限,满足不了群众需求。
(三)法治保障力度还有待加强。部分乡村干部“重经济,轻法治”问题突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有的司法所力量配备薄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愿意服务农村的主动性不强,依法治村力量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党建统领,打牢自治基础。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文化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的年轻党员吸收到村委班子里来,有针对性地对进行思想和业务培训,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最终让他们敢想、敢干、敢闯,人尽其才,使他们在农村社会治理中迸发活力。二是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正确运用现代办公手段,尽快实现信息共享,落实好少开会、开短会的会议原则,让农村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来想事、干事,为全村经济社会谋发展。三是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善用“乡村”本身的优势资源,重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农村氛围,强化村民作为共同体的集体认同意识和行为主体意识,激发村民的表达和参与意愿,增强村民议事能力。
(二)力推良法善治,兜牢法治底线。一是深化全面依法_。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把政府的每一个行政活动都当成普法宣传的案例,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村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二是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全力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组一调解员、一家一法律明白人”工程,将两委干部、党员、退伍军人等觉悟高的人纳入法律明白人队伍,为法治宣传、纠纷调解及平安建设提供支撑。三是创新普法宣传手段。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上门面对面宣讲解读与村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理顺群众心气,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技术嵌入乡村治理,来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在现有雪亮工程的基础上,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乡村治理大数据云平台,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三)弘扬社会美德,抓牢德治优势。一是坚持正向引导。狠抓农村陈规陋习整治,重点整治炫富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等陈规陋习,对红白喜事的规范管理。常态化开展好各类弘扬社会美德的评选活动,树立榜样表彰先进。深入挖掘身边好人,选树先进典型,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乡风、村民、民风。二是凝聚乡贤力量。建立乡村乡贤资源库,邀请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乡贤在威望、资历、经验、资源、人脉等方面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