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党课讲稿:加快现代农业... >

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党课讲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重要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x—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目标,并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精神,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意义

  重要领导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和命脉,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农业发展水平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更是经济发展和_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的角度考虑,我们都必须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就显著,粮食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xx年、20xx年、20xx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x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历史性新高。

  总的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 ……略…… 这四对关系。

  (一)协调主粮生产与非主粮生产

  处理好主粮生产与非主粮生产的关系,关键在于落实大食物观,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主粮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必须坚持稳定面积、提升单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同时,非主粮作物,如大豆、蔬菜、水果等,也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规划两类作物的种植布局,在确保主粮基本自给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主粮作物生产。要通过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模式,优化生产结构;通过建设优势产区、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现主粮生产与非主粮生产协调发展。

  (二)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

  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核心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长期以来,种粮比较效益低是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农民增收。要通过完善种粮补贴政策、健全价格支持制度、创新金融保险服务等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同时,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农民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益。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提升规模效益。要鼓励粮食加工、农产品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让种粮大县和种粮农民共享发展红利,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三)平衡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

  处理好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关键是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减少使用化肥农药,提高耕地质量。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要创新耕作制度,推广保护性耕作,实施农田生态工程,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单产,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民践行生态环境友好行为,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统筹粮食自给与国外大市场

  处理好粮食自给与国外大市场的关系,重点是要坚持立足国内、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要始终把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作为根本,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同时,要科学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国际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粮食进出口调控机制,合理确定品种结构和贸易规模。要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适度进口调节国内供需关系,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实现路径

  《规划》的出台,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支撑。要以《规划》提出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及相关意见为指导,结合实际,在处理好主粮生产与非主粮生产等四对关系的基础上,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粮食生产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粮食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基本策略,通过加强耕地保护、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综合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重点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深入推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工程,组织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普及农机作业等措施,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动粮食产能稳定在1.4万亿斤以上。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粮食生产基地,形成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

  深入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健全产业体系等措施,扩大大豆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强油料供给保障能力。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农林牧渔各业发展,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断丰富居民“米袋子”“菜篮子”的供给内容。大力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收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措施,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规范实施工程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稳一块。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设施持续发挥效益。探索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机制,将补贴标准与耕地质量、保护成效挂钩,建立完善监测评价体系,通过经济杠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确保补贴政策发挥实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