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教育体系中,优质阅读资源是培育学生心智、拓展视野的关键要素。然而,当下乡村中小学校“黑图书”泛滥成灾,这些非法、劣质的出版物不仅无法成为学生知识成长的阶梯,反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价值观塑造造成极大危害,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x年专项调查表明,长期接触“黑图书”的学生_中,焦虑抑郁检出率(31.6%)显著高于普通学生(12.4%),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暴力化倾向的学生比例达41.7%,亟待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并共同解决。
一、“黑图书”泛滥的现状及危害
(一)阻碍认知正常发展
“黑图书”往往充斥着错误的知识、混乱的逻辑和荒诞的情节,严重干扰乡村中小学生正常的认知构建。根据某教育研究机构在中西部100所乡村中小学开展的 ……略…… 有可能让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轨迹。
二、“黑图书”泛滥的原因分析
(一)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乡村地区地域广阔,文化市场监管点多面广,以某省的农业大县为例,全县有超过50所乡村中小学分布在各个乡镇村落,而基层文化市场监管部门仅有不到20名执法人员,难以对乡村中小学周边的图书市场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管。此外,文化、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在针对“黑图书”的监管职责划分上不够清晰,实际执法中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监管存在诸多空白区域,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
(二)鉴别能力不足
乡村地区家长和学生对正版图书和“黑图书”的鉴别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了解“黑图书”的危害,购买图书时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差,容易被“黑图书”鲜艳的封面和低廉的价格所吸引。这种版权意识的淡薄,为“黑图书”在乡村中小学的传播提供了生存土壤。
(三)正规图书匮乏
乡村学校图书馆建设滞后,图书更新周期长、数量严重不足。根据教育部的一项统计,部分偏远乡村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平均更新周期超过5年,人均藏书量不足10本。乡村地区商业环境不发达,书店数量稀少,某山区县的乡镇中,仅有3个乡镇有小型书店,很多偏远乡村甚至没有一家正规书店。某乡村小学的学生表示,他们只能在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地摊挑选书籍,这在客观上为“黑图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解决“黑图书”泛滥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监管举措
1. 人力与培训: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市场监管的人力投入,根据乡村地域特点,合理调配执法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识别“黑图书”的方法技巧,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
2. 多部门联动:构建文化、市场监管、城管等多部门联动的长效执法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打击“黑图书”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对学校周边文化市场进行地毯式清查,对售卖“黑图书”的商家依法从严惩处。
3. 举报机制:设立专门的举报热线和网络举报平台,鼓励村民、学生及家长积极举报“黑图书”售卖行为。对于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500 - 5000元不等的奖励,并严格保护举报人隐私。
(二)提升学生素养
1. 阅读鉴赏课程:乡村学校要将阅读鉴赏课程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不少于2课时。授课教师需具备语文教育背景或阅读指导经验,通过分析经典书籍和“黑图书”案例,教会学生从内容、排版、印刷质量等方面甄别书籍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阅读素养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 阅读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不少于3次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校园读书节持续时间不少于1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