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防汛防台抗旱、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要论述的政治要求,也是立足X实际、守护群众安危的紧迫行动。刚才,市里会议对当前安全工作作了系统部署,我们必须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当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安全生产形势复杂、城市运行风险交织,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懈怠。全区上下要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在骨子里、融入行动中,以“七个到位”筑牢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下面,我讲七方面意见: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落实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面对“黑天鹅”“灰犀牛”交织的风险挑战,必须从政治高度把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当前,X正处于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关键期,重大项目密集推进、人口要素加速集聚,安全风险防范压力与日俱增。如果底线失守 ……略…… 率低于全市均值,力争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这既是自我加压的奋进姿态,更是对人民负责的庄严承诺,必须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三、排查防御要到位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风险防控贵在抓早抓小,必须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工作做在前面。
一要构建全领域覆盖的排查体系。从地下管网到高空构筑物,从建筑工地到老旧小区,从危化企业到九小场所,必须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既要关注江河堤防、地下空间等传统风险点,更要紧盯新能源设施、玻璃幕墙等新风险源,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要形成全链条闭环的防御机制。排查不是目的,整改才是关键。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止于“一报了之”,要建立“识别—交办—整改—验收”闭环链条。特别是对反复出现的顽瘴痼疾,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制度机制上堵漏洞、补短板,防止问题“击鼓传花”。
三要凝聚全社会参与的行动自觉。安全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事业。要推动安全防线向基层延伸,发挥网格员、志愿者“前哨”作用,发动群众当好“安全吹哨人”。通过“隐患随手拍”“安全积分制”等方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织就群防群治的天罗地网。
四、整改巩固要到位
整改落实是安全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治已病更防未病,推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一要在立行立改中祛除沉疴。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机制。能够立即整改的,要事不过夜、马上就办;需要长期攻坚的,要明确阶段目标、限期销号。特别是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放手、效果不达标不销号。
二要在举一反三中放大效应。整改不能就事论事,必须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比如某地发生燃气事故,就要在全区开展燃气管道专项排查;某企业出现消防隐患,就要对同类型企业全面体检。要通过个案剖析找共性规律,通过专项整治防风险蔓延,实现整改一个、警示一片、规范全域。
三要在建章立制中巩固成果。把整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是防范问题反弹的根本之策。要完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隐患举报奖励等制度,推动安全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五、储备演练要到位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应急能力建设是安全工作的“压舱石”,必须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一要强化物资储备的战略支撑。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动态更新防汛防台物资清单,重点加强排涝设备、救援器械的战略储备。要科学布局物资存放点,建立“区级仓库+街道站点+社区微站”三级储备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物资调得出、运得快、用得好。
二要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坚持“专常兼备、平战结合”,加强消防救援、民兵应急、社会救援等力量统筹。常态化开展“双盲”演练,在复杂环境、极限条件下检验预案可行性、队伍战斗力。要特别强化基层第一响应能力,让社区工作者、物业保安等成为应急处置的“尖刀班”。
三要完善预案体系的科学指引。应急预案不是“纸面文章”,而是行动指南。要针对极端天气增多、城市脆弱性凸显等新特点,动态修订防汛防台、安全生产等专项预案。重点细化地铁停运、大规模转移安置等情景下的操作流程,确保预案能用、管用、好用。
六、值班值守要到位
值班值守是安全工作的“神经末梢”,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指数”。
一要压实全天候在岗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决杜绝擅离职守、非编人员顶岗等现象。各级领导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