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体发展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积极适应新常态下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趋势,深入领会经济转型发展,金融审慎监管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普惠金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步化解风险存量,严控新增风险,扩充资本实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培育创新能力,以管理精细化、经营特色化、财务成果好、社会信誉佳为标准的一流银行。
第二节 发展战略目标
1、党的建设、发展道路、市场定位、经营思路
(一)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目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创机制、强管理、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连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我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道路:坚持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突破同质化竞争,立足于本地发展,立足于特色经营,立足于经济实体,立足于小微企业,立足于三农经济,资本节约,风险可控的现代综合服务模式。开展中间业务,改善收入结构,创新金融产品。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模式,充分体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经营特色。
(三)市场定位: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和小微、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不将所有制的性质作为给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差别性条件。
(四)经营思路:全面落实各项金融方针政策和各项金融法规,合规经营稳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2、总体目标
XX年—XX年期间,力争使我行的综合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逐步成为风险_能力强、价值创造能力强、经营管理团队强、资本充足、经营特色明显、可持续性盈利水平高的优秀银行。
3、主要目标
(一)主要定量目标。
(二)主要定性目标。
一是公司治理目标。强化党 ……略…… ,逐步实现“主战场”的战略转移,在客户战略、服务战略、产品战略、品牌战略、结构战略上做好大文章。
第二节 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战略
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和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
1、实行股东“本地化、民营化、多元化”,加强资本管理。
认真落实XX关于XX银行股东要“本地化、多元化、民营化”的要求,吸纳本地的种养大户投资入股,成为本行的股东,提高中小股东参与本行公司治理的能力,促使公司更好地兼顾全体股东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形成一种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和确保公司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公司治理机制。
综合业务发展监管要求和股东回报等因素,制定资本管理规划,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资本支撑,优化资本结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谋求资本收益最大化。通过配股、增大职工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灵活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和时机。使我行的资本水平与业务发展相适应,与风险水平相匹配,力争到XX年末我行的实收资本达到XX元。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政策,利用收益留存,加大内源性资本补充力度。
2、强化党的领导,完善“三会一层”职责,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在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三会一层”职责边界并建立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强化董事会、监事会责任,并为其诚实履行决策和监督职责创造条件。逐步优化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结构。董事会切实履行决策和监督职责,监事会加大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质询和监督力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持续进行信息披露,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质量,增强公司治理和银行经营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投资者的监督。不断完善董、监事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并定期与高级管理层及部门交流经营和风险状况。
3、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健全董事和监事的履职评价体系,明确董事和监事的履职标准,根据董事和监事履职情况提出合理的酬薪安排。
(二)完善绩效考核,推行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措施。要逐步建立、完善和运用与规划实施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工具。进一步发挥分配激励机制的优势,完善市场导向的薪酬分配,在职位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岗位的技术含量确定薪酬收入,最终按照市场导向形成不同岗位不同贡献人员分配水平,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市场薪酬导向。
第三节 实施全面风险防控战略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完善各业务条线内控制度机制。持续推动制度体系建设与应用,搭建内控制度管理平台。全面梳理归纳覆盖我行各类管理事项和经营活动的合规风险点,逐步形成全覆盖的“业务操作指南”体系,实现内控管理与业务运营的无缝衔接。
(二)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着力加强事前事中合规管理。优化内控管理流程;优化合规检查与审计监督工作机制与手段,提升合规监督效能。探索建立合规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三)健全反洗钱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的反洗钱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反洗钱监控系统,提高反洗钱数据的报送质量;加强重点业务领域的反洗钱工作;建立反洗钱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
(四)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扎实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信息资料保存工作;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客户投诉,消除潜在诉讼隐患;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合作业务消费投诉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本行信誉。
(五)加强合规管理创新,提升合规检查资源利用效能。整合合规检查资源,形成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立体检查体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查工作流程,统筹安排全行合规检查项目,实现全行合规检查的整体联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岗审计的标准化管理,加强审计结果运用,不断提高合规检查工作质量和效果。
(六)持续推进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进一步优化我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控评价制度体系,改进评价方式方法,逐步完善内控评价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实现内控评价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程序化,提高评价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内控评价与其他审计、检查项目的协同作用,实现成果共享;强化内控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绩效考核、风险监控的重要依据。
(七)董事会持续关注内部控制状况,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监督高级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有效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机制政策及信息向各方有效传递。
2、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控制向风险管理的根本转变。
(一)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董事会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在董事会和经营决策两个层面,整合、加强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所有的关键风险领域的管理职能;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风险从业队伍,实现风险控制向风险管理的根本转变。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延伸方式强化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和风险报告机制建设。
(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实行信贷业务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风险较大或潜在风险较大客户的风险管理;细化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完善潜在风险贷款管理制度。引进和实施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确定细分的业务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并对不良贷款进行有效的预测。
(三)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健全操作风险_体系,明确划分操作风险管理前、中、后台的职能,完善操作风险治理架构;健全生产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信息安全管理,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定级、重要应用等级保护整改、等级保护测评等工作;构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四)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流动性管理下限,积极灵活应对较大的资金波动;建立大额资金预测预报制度,推动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
(五)优化法律风险管理。培育法律风险文化,增强各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法律及其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切实从源头上防止和避免发生法律风险。加强对我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开发的法律支持力度。
(六)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明确管理责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