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涉企行政执法警示教育会,专门组织大家观看省、市行政执法问题警示教育片。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县级政府,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县营商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下面,结合县级涉企行政执法实际工作,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反思,从警示案例中找准县级涉企行政执法的痛点堵点
(一)执法不公,公平正义防线时有失守
执法公正是行政执法的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执法人员缺乏公正意识,存在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是亲疏有别失公允。对关系好的企业“网开一面”,对陌生企业“吹毛求疵”,甚至存在“吃拿卡要”后为企业开绿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执法的公信力。二是_裁量无标准。在行政处罚中,不严格按照裁量基准执行,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导致同类案件不同处理,有的处罚过重,有的处罚过轻,让企业感到执法不公。三是滥用职权乱作为。个别执法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超越法定权限执法,随意查封企业账户、扣押企业财物,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二)执法不严,法律权威尊严受到挑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然而,在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让法律成为“纸老虎”。一是监管缺位失责。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管,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熟视无睹,直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 ……略…… 入。加强对企业登记注册、资质审批等环节的监管,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二是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三是平等对待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搞区别对待,不搞歧视性执法。
(三)助力企业发展,积极践行服务发展的重要使命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我们要把行政执法与服务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优化执法方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给予企业整改的机会,避免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提供政策指导。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有关涉企政策法规,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我们要以涉企行政执法为切入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我县的竞争力。一是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梳理涉企行政执法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二是推进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涉企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执法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聚焦问题,抓牢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执法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管理型”执法理念,树立“服务型”执法理念,把执法的过程变成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过程。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企业、促进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管理和处罚。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三是树立责任意识。明确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执法工作认真负责,对企业和群众高度负责。
(二)规范执法标准,让执法有尺度、裁量有依据
执法标准不统一、裁量不规范是导致执法不公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标准体系,让执法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明确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流程、执法责任等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完善裁量基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裁量基准,明确不同违法情节的处罚幅度,防止_裁量权的滥用。三是统一执法文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和使用,确保执法文书内容完整、表述准确、逻辑严密,体现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严格执法程序,确保执法过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我们要严格遵守涉企行政执法程序,确保执法过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一是规范执法流程。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流程图,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让执法人员清楚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避免执法随意性。二是落实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开涉企行政执法信息,包括执法依据、执法人员、执法事项、执法结果等,让执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三是保障企业权益。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保障企业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救济权,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要进行认真核实和处理。
(四)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率和企业满意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企行政执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率和企业满意度。一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的监管机制,减少对企业的随意检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开展联合执法。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执法行动,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涉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监管,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四、健全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涉企行政执法体系
(一)完善制度机制,让执法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我们要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为执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明确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建立执法责任清单,做到权责清晰、责任到人。二是完善执法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涉企行政执法考核指标体系,将执法质量、服务企业、营商环境等纳入考核内容,定期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二)强化监督机制,让执法权力在监督下运行
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权力正确行使。一是加强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