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新时代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路径。只有“两个功能”都增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才能持续提升。
一、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定向领航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牢牢把握国有企业这一定位,必须通过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彰显国有企业“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落实国有企业“强根固魂”的政治要求。
(一)坚持引领方向,确保国有企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要引导国有企业始终把党的需求和国家战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履行战略使命。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重要要求,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主责主业,主动向关系国j-a全、国民经济命 ……略…… 发掘、培养、宣传系统工程,构建更具凝聚力、向心力的企业文化。
二、增强党组织组织功能,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增力赋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发展_机制改革等方面,对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任务。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必须一体推进组织体系、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各领域建设,使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一)聚焦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方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要优化组织体系,主动适应产业园区化、链式发展等企业改革新要求,探索“园区党委”、“链式党建”等基层党组织扁平化管理试点,提高域外、_党组织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升企业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抓好“关键少数”,注重把生产经营和党务工作“双经历”的复合型人才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畅通党务工作者上升高度和发展宽度,以上率下激发企业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提升组织效能,巩固提升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成果,创新管理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聚焦对党忠诚、堪当重任。治企兴企,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难以成事的。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要求,落实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健全完善新时代国有企业家干事创业有效机制,推动其当好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加大公开选拔、公开竞聘等竞争性选拔力度,构建以业绩能力为导向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精准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组织干部到顶尖学府培训研学、到同行业头部企业对标互学,全面提升治企兴企能力本领。打造青蓝相继干部梯队,坚持战略性储备、前瞻性培养、常态化配备优秀年轻干部,探索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跨领域、跨企业、跨层级交流机制,对实践证明确实优秀的年轻干部不拘一格提拔使用。
(三)聚焦人才强企、育才聚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才能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国有企业事业中来,为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企业所急、市场所需、职工所盼、未来所向”,畅通以科技创新吸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飞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以优质高端平台集聚吸引高层次人才,最大限度发挥科技机构、设施和人才的协同效应。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不断优化人才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丰富政策工具箱、扩大政策覆盖面,切实发挥关键人才作用并作出制度性安排。探索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推动首席专家、首席研究员、首席技师等岗位提质扩面,打通青年科技人才在管理、技术、技能等方面多序列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
三、把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到实处,必须推动责任、融合、考核、监督“四个贯通”,巩固发展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
(一)抓责任。不断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方能真正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明晰职责任务,分层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职责,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细化内容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分类制定实施细则,量化细化“问题、责任、项目”三张清单,把责任协同落实任务转化为“看得见、摸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